工业化房屋使用的构件是在工厂内制造的,必须有一定的批量方可以显示其节约材料和劳动力的优势。
目前在国内,居住建筑的预制构件虽然尚未大量使用,甚至比过去更加倒退,但许多通用的给排水管段、地铁管片、桩和工业建筑的屋架梁和屋面板则已在工厂内批量预制了,这就是因为它们的标准化程度高,可以用批量来显示预制化的优势。
较近几年大力建设保障型住宅。保障型住宅面向中低收入的居民,单元面积较小,标准化和定型化较易实施,用户个性化的要求也不能过分。许多政策性的技术指令,比如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比等,在商品房中可能不被发展商接受,但在政府主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就可以严格贯彻。再比如为了遮阳隔热,窗户上做伸出的遮阳板是很费工费时的,但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制造就很简单了。所以,除了已被市场接受的预制件外,保障型住宅是施展工业化建造模式较好的平台。
目前,保障型住宅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正是利用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机会,推行我们希望了多年而一直成效甚微的建筑工业化的时机。
陈振基博士1949~1955年就读于哈工大土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参与创办混凝土及建筑制品专业,后转至科研单位,从事墙体材料研究。1981年赴美短期进修。1984年到深圳参与特区建设。1991年任深圳市一届政协委员。1992年赴港工作,从事建筑工业化及房地产工作。退休后任多个协会及公司顾问,参与编写近10个地方标准和规范。发表著作、译作10余本,有关论文50余篇。现任亚洲混凝土协会建筑工业化委员会主席。
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