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建筑产业化最缺的是政策

发布日期:2014/1/20 10:21:05 来源:本站 | 热度:2384℃

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研讨时,特别要警惕各地无序的“造城”运动给建筑业和建筑企业带来的伤害,不要被有些地区动则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投资的宣传所“忽悠” 。

就建筑业而言,抓住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契机,把建筑产业化极大地向前推进一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

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号召和实行建筑产业化较缺的是什么?是技术吗?显然不是,各地及央企引进加创新,已经使技术非常成熟了,各地不乏采用标准化设计、进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工程样板项目。那么是资金吗?也不是,目前先行一步的大企业看准了建筑产业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舍得投资,也出得起钱。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主要缺少政策。

首先,缺建筑行业的发展政策。

建筑业作为有4000多万从业人员, 十多万家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占全国GDP6%以上的一个支柱产业,却形不成支柱产业地位。出台了十大行业的振兴规划,建筑行业连边都沾不上。设想一下,大的产业政策都没有,涉及到建筑产业化的政策还能轮得上吗?反之,如果能争取到层面上的建筑行业振兴规划,建筑产业化全面推行不就顺理成章了吗?现在业内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建筑产业化全面推行,不仅可以提升建筑本身品质,而且可以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不仅促进节能减排、绿色施工,而且可以实现全社会的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善举。虽然有少数地区出台过一些有关政策,但在总体上想在全国范围做成建筑产业化,确实需要必要的强有力的政策来支撑。回顾早年在江苏常州推行建筑工业化试点,为什么会半途而废?除了观念成就保守,较根本的原因之一还是没有政策上的扶持。

在很多行业鼓励技术创新时,在资金贷款和税收方面都有明确的优惠及减免政策, 建筑行业之所以无缘,是因为至今在有权部门某些人心目中建筑业还未确定应有的产业地位。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里,把建筑业与工业一同划归第二产业,但是多少年来,给工业企业的发展政策,建筑业从来未享受到。有人武断地说:建筑业总体上中小企业多,应该划为“第三产业” (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国外有些就把建筑产业定为服务类划在“三产” ) ,那么当国务院为鼓励自主创业专门给了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作为建筑业仍然与这个利好的政策无缘,因为这时认定建筑业是二产,不能享受三产政策。所以要想真正推行建筑产业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务之急是为建筑业争取到一个产业地位和一个全行业的发展政策(行业自己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之类不具备法律效力,起不了多大作用) 。

其次,缺建筑产业化的经济政策。

企业发展要有实际的效益。如果实行建筑产业化,初期投入巨大,中期得不到政策扶持,凡是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干的项目不仅不挣钱,还干一个赔一个(与传统施工工艺比较) ,那么建筑产业化又不能当饭吃,不要说全国推广,现在发展起来的想支撑下去都很难。特别是下一步建筑业“营改增”之后,只有新购设备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增值税,原有的设备都不允许固定资产折旧进成本,那么无疑会对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才能大发展的建筑产业化产生一个较强的冲击,甚至是灭顶之灾。为了鼓励建筑工业化,某市建委与财政局联合下文,对建筑结构件,无论是梁、板、柱,还是空调板、楼梯,只要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拖到工地组装的,都给予奖励。这种情况尽管可能造成利润减少,补偿也解决不了大问题,但这一步迈出去,就很不简单了。有必要请财务、税务部门的同志到建筑行业来 “接接地气” ,请他们与建筑业行业专家一道算一算,实行建筑产业化站在层面的大账,争取得到这些部门对推行建筑产业化的支持,实实在在解决一些经济政策。唯有如此,才能使建筑产业化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

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