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16/4/12 10:14:41 来源:本站 | 热度:1909℃

工业化建筑兴起于二战之后,因为当时西方急需解决大量的住房,而劳动力严重缺乏,所以推行了建筑工业化,本次出台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是以住宅建筑为重点,但考虑到公共建筑建设总量大并且符合工业化建造方式的特点,因此本标准的评价范围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包括居住建筑和各类公共建筑,以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目的是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阶段评价、建造过程评价、管理与效益评价共6章组成,对“工业化建筑”、“预制率”、“装配率”及“预制构件”等9个专业名词进行了明确定义。对过去说法不一的“预制率”有了更规范和准确的定义: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过去没有量化的“装配率”问题也有了规范说法: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分三个方面对项目建设工业化的程度进行评价:

1.设计阶段评价。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参评项目应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并应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

2.建造过程评分。参评项目应按工业化建造方式编制施工和组织设计,并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环节的协调配合与组织管理要求,室内装修工程应与建筑设计、构件制作、主体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实现一体化,并应具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建立员工培训和考核制度。

3.管理与效益评价。参评项目应建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建造过程应建立节能、节水、节材和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并应具有相应的数据记录和节约效果分析,项目设计、建造全过程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应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监理、运营等环节的协同工作。

我们可以从以上要求中看出,《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对于预制率和装配率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十分强调建造过程中的一体化,要求各环节的协调与配合,还对项目的管理与效益做出了要求(其中要求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并减少人工用量)。

有专家认为,《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设计、构件制作、施工装配、室内装修的一体化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界定,体现了设计、生产、运输、吊装、施工、装修等环节的协同配合,这对加强工业化建筑项目的工程计划、技术措施、质量控制、材料供应、岗位责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